3月21日,一条《吉大老师自发组建近400人志愿者团队》的文章,在“人民网”新媒体发布。
原来,魏海龙老师在受到同事、同学、好友和“水滴筹”社会资助后,始终希望能够回馈社会。在此前成功加入志愿者后,深刻体会到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不易,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基层工作人员的短缺,便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了《倡议书》。《倡议书》迅速得到90后乃至00后的响应,由第一天的十几人,短短几天,直线上升到400余人,目前由于更多团队的加入,已达1000人以上规模。志愿者团队,从南岭宿舍、家属楼、华阳社区开始,扩展到朗天社区、博硕街道、天工社区、园丁社区等14个社区……累计10天派出志愿者人数1500余人,累计服务时长1000余小时。
一、有号召力的“龙骑士”和他的龙宝宝
魏海龙“外表看来很斯文”的儿子,吉大附小三年级,却已经被班主任、同学称为“老魏”……因为他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同学,是同学们的“大哥”。
“80后”的海龙,在工作单位自然算不上“大哥”,但在疫情期间,却成了志愿者心目中的“大哥”。
3月10日,魏海龙与牡丹园志愿者团队取得了联系,成功加入其中成为了一名志愿者。第一天,他忙里忙外,体会到一线工作的不易,同时也深感防控人手的短缺,便萌发了一个想法:组建一支民间志愿者队伍,去防疫一线帮助更多人。
说建就建,魏海龙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了倡议书:“疫情当前,匹夫有责,招募志愿者……”倡议书发出后的第一天,马上就有几名1995年、2003年、2005年出生的青年来找他报名。第一天是十几人,第二天是100人、第三天是200人、第四天是300人,志愿者群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现在已经有志愿者1000余人。
二、“龙骑士”与每天的“接龙”
“明天博硕社区缺人,有能来的兄弟姐妹在群里接个龙。”“陈建华自驾”“刘天用车接”“夏艳博自驾”“吴春蕾用车接”……深夜子时,在“龙骑士”创建的志愿者微信群内,第二天的接龙,又开始了,忙碌了一天的志愿者们虽然已经疲惫不堪,有的人还没有吃晚饭,有的人甚至还在岗位上……但看到“接龙”的消息,依旧积极响应。
哪里需要就报名去哪里,暖心的事情每天也都在他们身边“接龙”。
“虽然不敢喝水,不敢吃太多,怕上厕所浪费防护服,但是心里暖暖的。社区工作人员送来饺子,有人送来热水,虽然我们互不相识,但是这一切都值得。”
“今天早晨7天做核酸,晚上站岗要站到凌晨两点,不过没关系,我能坚持住。”
“一天三万多步,感觉脚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,冻木了,明天接着干。”
三、“龙骑士”与“龙的传人”
志愿者群中的人越来越多。他们来自各行各业,有企业员工、有私营企业主、有网约车司机、有学校的老师、有销售员……团队刚组建时,根本没有车队,有志愿者从南四环、东环城路,走到东岭南街,走了一个半小时,就为了参加志愿服务找组织。2005年出生的珞珞连续五天去不同的社区支援,最晚一天一直工作到次日5点,手冻伤了、脚也冻木了,却毫无怨言。
车队成员,绝大多数与群主“龙骑士”并不认识,都是民间自发的。十五六台车,十几天,每人行驶1000多公里,油钱就得三四千块,都是车主自己搭。
3月22日,魏海龙的好哥们,来自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敦化分局的辛世波,代表个人向伟德国际BETVLCTOR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抗生素类药品和防疫消杀品。
魏海龙一心扑在志愿服务中,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,有时稍早一点,到家时儿子还没睡。这时,懂事的儿子会递来暖心的小吃和剥好了皮的桔子,再打上一盆洗脚水。孩子虽然嘴上没说,但是似乎懂了:爸爸在做他也喜欢做的事情。
从“80后”的“龙骑士”带头大哥,到“90后”“00后”的志愿者,再到“10后”的孩子,他们都是英勇的骑士,也都是龙的传人。骑士是勇敢、忠诚的象征,是英雄的化身。而这英雄,并非继承而来,也不是贵族的分封,而是在防疫一线共同为了普通百姓,吃苦耐劳、无私奋斗换来的感动、尊重与荣誉。
四、“水滴筹”与回馈社会
海龙父母出身普通农村家庭,为人厚道,省吃俭用。“把人做好”的朴实家风,让海龙受用终生。
海龙的家庭压力很大,母亲重病、父亲脑梗、孩子又小。尤其是母亲的病,一个疗程接一个疗程去医院,有些药物、器材不在医保目录,都要自费。日前,经济压力实在顶不过去了,他不得已在朋友圈发布了“水滴筹”。
在“水滴筹”期间,大家的帮助,让海龙永记心头。疫情严峻,急需力量,海龙终于有了机会回报社会。
像海龙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一个个志愿者,是长春900多万人口中的一个个“1”。面对疫情,在这个1000多名普通的志愿者组成的不普通的团队里,每一个人都了不起!每个支撑他们的家庭,都了不起!